簡介/
本畫是陳澄波留日前、任職嘉義水上公學校時期所畫的水彩作品,本作以單點透視技法安排景物,並隨著天空、土地、木材等景物之基本特徵,以綠、褐、藍色筆觸為之賦彩,創作筆法簡練。比對日治時期嘉義製材所明信片之圖像,可以發現本畫與實景之間的近似程度,反映其臨景寫生的創作方法實況。直隸於總督府營林局的「嘉義製材所」於大正3年(1914)開始進行製材作業,為臺灣當時最大的製材生產基地,從阿里山開採下來的原木會先送到此處加工,再以鐵路運往各地銷售。製材所佔地千坪,內設火力發電廠,以供應機具運轉所需的電力,廠區設備先進,是當時製材工業的楷模,也是熱門觀光景點。陳澄波在本畫畫面中,讓林立於廠區的廠房、電廠煙囪與起重機吊索共同入畫,清楚地藉由廠區的各代表性地標,呈現忙碌及嚴密機具分工的製材過程。
參考資料/
- 林育淳,《油彩‧熱情‧陳澄波》(臺北市:雄獅圖書公司,1998),頁24。
- 王一婷,《嘉義市木材業發展的產銷運作與社群網絡之研究》,臺南市: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,2005。
- 吳素香,《嘉義市街發展與阿里山森林事業之研究》,臺南市:國立臺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,2009。
- 陳世岸,〈竹材工藝品加工廠〉詞條,取自文化部「臺灣大百科全書」網站。
木材工廠
1921
材質技法:紙本水彩
尺 寸:18.2x23.5 cm
嘉義市文化局典藏
描繪地點:嘉義製材所(今臺灣嘉義市忠孝路以西、林森西路與共和路以北,嘉義市政府文化局後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