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介/
陳澄波自幼喪母,少年失怙,由祖母林寶珠一手帶大,祖孫感情深厚。畫中祖母當時已高齡88歲,著傳統臺灣襟衫,手持蒲扇,以半身坐姿入畫。臺灣襟衫是清朝年間至日治初期女子常見的衣著,屬於上、下兩件式服裝,因開襟方式與鈕釦位置不同,又有大襟衫、對襟衫等款式區別;因日治時期開始有洋服與和服的衣著風尚,故傳統的襟衫便稱做「臺灣服」或「臺灣衫」。陳澄波將人物身體簡化成半圓形,頭部輪廓、扇子、座椅也呈圓弧狀,富有幾何變化的韻律。畫家以朱紅背景搭配人物手持的黃色的蒲扇與座椅,以明亮的暖色系烘襯畫面主角,讓身著深褐色服飾、面容消瘦的祖母在此顯得清朗端莊。藝術史上,肖像畫除了可以紀錄人們身影,也是畫家展現描摹技術、進行形式實驗的常見題材,譬如:野獸派畫家馬蒂斯、印象派畫家惠斯勒、立體派畫家畢卡索都曾以母親或妻女當模特兒,以獨創的視覺語彙傳達對親人的情感。陳澄波《祖母像》構圖雖簡單,但憑藉著面部神情及服飾細節(如頭飾、耳飾、襟衫鈕釦等)的刻畫,仍成功傳達人物的韻味。
參考資料/
- 顏娟英,《臺灣美術全集1:陳澄波》(臺北市:藝術家出版社,1992),頁232。
- 林育淳,《油彩‧熱情‧陳澄波》(臺北市:雄獅圖書公司,1998),頁77。
- 李淑珠,《描繪出「サアムシニーグSomething」――陳澄波(1895~1947)畫風形成的考察》(嘉義:嘉義文化局,2005),頁11。
- 陳佩婷,《台灣衫到洋服-台灣婦女洋裁的發展歷史(1895年~1970年)》(台中市: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管理所碩士論文,2009),頁33-38。
- 吳奇浩,〈喜新戀舊:從日記材料看日治前期臺灣仕紳之服裝文化〉,《臺灣史研究》第19卷第3期(2012.09),頁201-236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