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介/
自五四運動以來,中國藝術界屢聞改革中國畫的倡議,各界亦期望以全國性美術展覽會的方式,提振美育的社會影響力。在蔡元培、劉海粟等人奔走下,由教育部舉辦的第一屆全國美術展覽會(簡稱「國展」)終於在1929年的上海開幕,參展作品多達上千件,陳澄波的《綢坊之午後》也在西畫部展覽名單內。水道、拱橋所形成的弧形輪廓線,恰與彩布下垂的線條相交,布條的輪廓又與電線桿、建築物、曬布架平行,左側樓房上立有招牌,上以小字寫著「九和綢(綾)染坊」。整體畫面上充滿縱橫交錯的線條變化;七彩綢布與筆觸斑斕的河水相輝映,河岸周圍的建物則和諧有致地平塗上褐綠色塊,視覺效果優美而不顯張揚。本畫長期以《蘇州》為名,但經考證,此畫所繪之地為極可能為杭州通江橋下之九和染坊,染煉作坊因需大量用水,所以常設立在運河邊上,陳澄波以揉合東、西畫風的作法,寫實地描繪出江南地區的特色產業,充分表現當地庶民生活的面向。
參考資料/
- 顏娟英,〈官方美術文化空間的比較-1927年台灣美術展覽會與1929年上海全國美術展覽會〉,收於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》第73期第4卷(2002.12),頁625-683。
- 謝宜靜,〈民國初年觀畫論畫的現代轉型─以上海地區的西畫活動為例〉,中壢市:中央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,2007。
- 劉瑞寬,《中國美術的現代化─美術期刊與美展活動的分析(1911-1937)》(北京:三聯書店,2008),頁374。
- 邱函妮,〈陳澄波「上海時期」之再檢討〉,收入林育淳等編,《行過江南─陳澄波藝術探索歷程》(臺北市:臺北市立美術館,2012),頁32-49。
- Duke University Library, “Digital Collections :Drying Dyed Cloth.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