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介/
1929年初,陳澄波再度到中國旅行尋找畫題,《清流》即是他融會中西藝術的一大突破與成果。陳澄波以西湖名勝「斷橋」為主題,並在構圖上借用傳統水墨畫「一河兩岸」的配置,表現出河水蜿蜒、小船搖曳、遠山疊嶂的江南風情,以多視點的角度創造出讓觀者可以迂迴探索的空間。
作為現代化供電設施的電線桿,一根根的豎立在橋邊,歷代騷人墨客所鍾愛的西湖景色,在陳澄波的筆下有了另一番風情。橋上行走的行人,及湖岸邊成雙成對並肩而坐的人物,為冬季蕭瑟的景色,注入一股溫情。在用筆上,陳澄波亦有意識地帶入中國水墨風格,特別強調筆的意趣,從橋身、船櫓,到樹枝、岩石,都以深色的線條勾勒其輪廓,展現了多樣的線條趣味。最後,再從遠山上一抹白雪,清楚點出「斷橋殘雪」的母題。全幅作品,處處可見陳澄波企圖以題材與技法之混用,展現匯通中西藝術的用心。
參考資料/
- 林育淳,《油彩‧熱情‧陳澄波》(臺北市:雄獅圖書公司,1998),頁56-59。
- 呂采芷(羽田ジェシカ),〈終始於台灣─試探陳澄波上海期之意義〉,收入林育淳等編,《行過江南─陳澄波藝術探索歷程》(臺北市:臺北市立美術館,2012),頁16-28。
- 邱函妮,〈陳澄波「上海時期」之再檢討〉,收入林育淳等編,《行過江南─陳澄波藝術探索歷程》(臺北市:臺北市立美術館,2012),頁32-49。